【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4月末,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成为市场焦点。4月30日,央行开展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含3个月期7000亿元、6个月期5000亿元。但因当月有等量到期,此次操作缩量5000亿元,为该工具创立以来首次缩量。同日,央行公告4月未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已连续4个月暂停。1月央行曾称,因政府债券市场供不应求,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针对买断式逆回购首次缩量是否意味着流动性收紧,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缩量整体中期流动性注入量为零,并非收紧流动性,反而可能是降准前奏。历史上降准与央行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存在替代关系,此次缩量或预示央行将通过降准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助力稳增长。
节前,央行一系列操作已释放积极信号。4月25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五一假期前连续3日开展大额逆回购操作,合计净投放6458亿元。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此情况下,4月买断式逆回购缩量5000亿后,市场中期流动性未减。央行通过MLF和逆回购操作,维持市场充裕流动性,应对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影响。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也认为,4月中长期资金等额接续,相当于用1年期MLF替换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或缓解银行流动性指标考核压力。(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