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自蛇年开市以来,港股、A股以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整体呈现出较为强劲的走势,在全球各类资产中涨幅居前。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恒生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自2月4日以来分别上涨11.89%和7.89%;同期,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同期上涨12%。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资产正受到全球资金的密切关注。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最新研报均显示,全球对冲基金今年以来一直在大幅买入中国股票。摩根士丹利策略师王滢团队指出,鉴于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仓位较少,预计短期内这一势头将持续下去。富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只中国股票ETF的规模较去年年底显著增长,其中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的规模增加了23.9亿美元,3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的规模增加了6.97亿美元。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不仅体现在研报和ETF规模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法国巴黎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7%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2025年增配以中国资产为主的基金。这一调查对象为对冲基金中的229名资产配置者,他们掌管着1.4万亿美元的投资。
某私募人士表示,开年以来,前来沟通交流的海外机构客户越来越多,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明显上升。沪上某老牌百亿级私募也透露,近期在与外资机构沟通时发现,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发生了明显改变,以往选择观望的开始乐观布局,以往较为悲观的转为积极关注。从操作上来看,去年底以来,该私募公司的产品获得了海外大型机构的净申购。
FXTM富拓特约分析师黄俊认为,2025年初全球资本流向的转变值得投资者重视。他指出,这轮转向有望引发中国资本市场一轮“开门红”行情,目前来看,对海外资本更为敏感的港股市场已经出现了量价齐升的上涨走势。黄俊分析道,最近两个月,中国市场密集出现利好因素,如DeepSeek的重磅亮相、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稳增长增量政策的逐步推出,海外资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多个方面的实力与韧性。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表示,展望2025年,在所有资产类别中,应该对中国股票市场充满信心,中国股票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长期投资选择。高盛研究部预计,经济增长前景改善叠加市场信心提升将令中国股票的合理价值提高15%至20%,并可能带来2000多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好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Choice数据显示,开年以来,多家知名外资机构在深挖优质中国资产,频繁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阿布达比投资局、安联环球、汇丰、景顺、施罗德等知名外资机构均参与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明显加快了新产品备案的节奏。英国量化巨头宽立资本、全球知名对冲基金英仕曼等外资机构均在中国备案了新产品。部分外资机构旗下基金甚至早在去年12月就大举加仓中国头部企业,如摩根资产管理旗下的JPMorgan Funds-China Fund A加仓了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和阿里巴巴等。
具体到投资机会,科技与消费是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落脚点”。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I是当前最强的领域,AI应用的爆发将拉动算力的需求。此外,具备“出海”能力的公司、高端制造以及受益于国内消费刺激政策的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也值得重视。富达基金投资主管聂毅翔则较为关注受到政策扶持的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和内需两大方向。(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