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人口问题是我国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尤其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着典型的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特征,人口变动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带来了巨大挑战。对此,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江净帆教授日前表示,少子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更应关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在江净帆教授看来,少子化是我国人口变动的总趋势,但城乡少子化进程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此,江净帆教授建议应前置性预判人口流动趋势及未来相关区域人口增减情况,着力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稳妥推进城乡小学布局调整。江净帆教授认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小学布局调整将呈现出城区仍然存在增设需求与乡村小学首先面临撤并的典型特征,但乡村学校的撤并绝对不是简单的应时性被动撤并,而应是应有积极稳妥的前置性研判。乡村学校的撤并需考量多方面因素,应“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师资交流转岗等教育生产要素下乡的方式”给予必要支持。同时,积极将闲置乡村校舍使用于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公益事业。
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科学弹性配备。在江净帆教授看来,人口发展新形势下,需要结合城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学校的师资需求,探索“基本编制+机动编制”的弹性编制核定方式。同时,积极构建弹性教师流动机制,对学龄人口流出严重的乡村地区,可以通过建立交流轮岗制度实现区域内教师有序流动,从而盘活现有的教师资源并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此外,对因学生减少而出现的超编超员地区,则可探索建立常态化跨区域调配机制,以此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