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教育 > 高等教育

山东科协“牵线搭桥” 专家企业高效“联姻”

时间:2025-08-12 浏览:

7月中下旬,山东电子学会、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暘从济南赶到120公里之外的德州,进行一次重要的签约。

在当天举行的2025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山东电子学会与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艾斯”)、山东东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这意味着,有研艾斯在提升节能降碳与信息化建设水平方面有了新动能。

实际上,与有研艾斯一同签约的还有其他9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均遵循“企业提需求、科协搭平台、学会送服务”的模式。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山东科协”)如何发力?其给出的答案是:发挥一年一度的创新驱动大会的平台效能,聚焦山东16地市的标志性产业链和主导产业,推动学会、高校院所、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积极对接技术需求

在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个大小近似维生素胶囊的医疗器械引起了记者注意。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其电耗仅为世界同类产品的一半。”该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海军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我们的产品实现了全链条的自主创新,尖端的技术都在自己的实验室研发。”

张海军的另一身份是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作为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他深度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深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痛点与需求;作为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他又能及时将这些需求传递给科协系统,为企业对接匹配的学术资源。

在科协系统的助力下,公司取得了首张国产神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产品注册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公司发明的仿生颅骨可随着自身头骨的生长而“生长”,已获得中国、美国、德国的发明专利……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不是个例。有研艾斯曾经对于硅片切割工艺升级有着迫切需求,这一需求被山东科协精准捕捉。“得知企业需求后,我们广泛寻找,最终找到了山东东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高暘说,这次“牵桥搭线”,不仅让两家看似不相关的企业建立了联系,也让有研艾斯对科协系统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

对山东宝鼎重工实业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常福华来说,科协系统的力量是可持续的,它为公司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跻身“第一阵营”提供了重要助力。

2020年,山东宝鼎重工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山东省工程师协会引进山东建筑大学教授翟同广,成功解决了齿轮钢带状组织超标问题;2024年,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对50—1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进行技术攻关,解决汽轮机转子塑性变形不均匀导致的热跑实验不稳定问题;2025年,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引进该校教授姜少宁,解决了汽轮机转子等大型长轴类锻件调质后表面硬度波动问题……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山东科协已组织开展63项系列活动,吸引了45名院士、700余位专家、600余家企业参加,共征集企业需求230余项,推介科技创新项目177项,搭建起连接科技界与企业界的平台。

不断扩大“朋友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微生物学家徐建国是山东的“老熟人”。近几年,在山东科协的邀请下,他和中国微生物学会的同事们来到济南、青岛、日照、泰安等多地,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把脉问诊”。

在青岛,中国微生物学会的专家们投入到DHA发酵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和土曲霉产反式乌头酸发酵过程参数分析及工艺优化项目的攻关之中;在枣庄,他们瞄准了多糖高效发酵工艺开发与产业化放大项目;在泰安,他们深耕研发功能性微生态制剂生产关键技术项目;在日照,他们致力于攻关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推动各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正是看到了学会的力量,潍坊市科学技术协会从2023年起先后对接了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等,为当地相关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提供了新机会。

例如,作为蔬菜大市,潍坊通过中国园艺学会,引入了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甜椒遗传改良岗位科学家王立浩为团长、20余位甜辣椒产业专家组成的“科创中国”甜辣椒产业科技服务团。该服务团与山东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共同推广“中椒”系列甜辣椒新品种。该品种在潍坊进行示范推广,年推广面积上万亩,每亩增收1000多元。

在山东科协的“牵桥搭线”下,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走进山东,推动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科协力量也正在成为当地产业崛起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享受科协服务的同时,也将科协力量引入企业,建立企业科协,不断扩大科协“朋友圈”。

走进山东禹王集团(以下简称“禹王集团”)展厅,“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及原料加工基地”“全球唯一实现大豆产业链向医药领域延伸的企业”“全球最大的功能性鱼油制剂全产业链供应商”等几个醒目的“全球”标识,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早在2001年便成立了企业科协,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民营企业科协组织之一。”禹王集团总部战略运营管理中心经理马洪丽说,公司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科协的助力。

当前,在企业科协的组织下,禹王集团企业员工创新参与率达到100%,平均每年立项员工创新提案400多项,企业科协激活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经过多年持续创新,禹王集团已在大豆深加工、生物医药、黏接新材料、特陶新材料4个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行业领军企业。

禹王集团的创新实践,是山东科协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生动注脚。在这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山东科协正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