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遇见非遗 解锁别样金陵

新泰新闻网

2025-05-03 来源:南京日报

在金陵水乡·钱家渡,一场重现明代水乡婚俗的非遗特色水上婚礼正在喜庆上演。 金陵水乡·钱家渡供图

5月2日,六合冶山街道多乐拾趣花田乐园人气旺。五彩斑斓的大型热气球成打卡焦点,清凉水上项目、丰富全龄段游乐设施,让亲子家庭畅享欢乐互动。 通讯员 陈益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 田诗雨 肖凡 朱旖旎

欣赏非遗展览、感受非遗特色水上婚礼、体验非遗手作……这个“五一”假期,我市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进商圈,既展示了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的最新成果,又丰富了市民游客休闲体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目光。

惊喜邂逅,在景区遇见非遗

“吉时已到!”司仪话音刚落,两艘挂满红绣球、分别载着新郎新娘的小船在水上相遇,完成婚礼仪式。5月1日上午,在江宁区湖熟街道的金陵水乡·钱家渡,一场重现明代水乡婚俗、以非遗为特色的水上婚礼正在喜庆上演,岸上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浪漫时刻。水上婚礼表演由江宁区文旅局创意编排,创意人员将原先简单的水上婚礼策划升级为明代水乡婚礼表演,并在表演中融入南京绳结、古琴艺术、珠绣、茶礼、苎麻编织等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岸边,龙虾舞、荷花舞、折扇舞、河蚌舞、花船舞等热闹上演,荷花仙子翩跹、唢呐长龙开道,还有撒“喜糖雨”等惊喜互动。景区内,还有绳结主题馆、古琴艺术研究院、斫琴馆、非遗工坊等阵地供游客参观体验,其中,非遗工坊集中展示了南京金箔、方山裱画、江宁烙画等13项国家级、省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据悉,该地已成为江宁非遗展示、保护、传承的重要阵地,也是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点中唯一以“美丽乡村”入选的景区。

5月1日下午,在浦口响堂堂屋,一场《对饮 | 玻、陶、银器三人展》民艺展览也吸引许多市民游客目光。木质典雅的空间里,淡淡檀香萦绕鼻尖,镂空木色台面上,一个个通透轻盈的玻璃器、朴拙温润的陶器、冷冽雅洁的银器非常吸睛。据悉,响堂凭借老山独特的峡谷地貌和山村风情,通过“艺术重构乡村”的手法,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乡村文艺慢生活。统计显示,“五一”假期首日,响堂景区人流量达6500人次。

当天,栖霞古镇里的栖霞民艺馆推出“织染之印”主题展,展出数十件以草木为媒的织染作品,让游客领略非凡的非遗技艺。“折扇、根雕、泥人……这些非遗代表性作品经过匠人的巧妙构思与精雕细琢,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件件艺术品。”来自安徽宿州的李女士说。

假期期间,第二届溧水非遗手工艺术展在溧水区无想水镇举行,具有当地特色的泥塑、剪纸、书签等非遗作品集中亮相,吸引着众多嘉宾和游客驻足观赏。

沉浸体验,有趣好玩互动性强

5月1日夜晚,当霓虹光影照亮夫子庙大成殿的夜空,乐声起,水袖扬,身着古风华服的舞者翩然登场。“第一次来南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仿佛看到古人跨越千年的优雅与从容!”来自珠海的游客顾鹏拍下现场照片,将自己的旅游感悟分享到朋友圈。身穿汉服的舞者在殿前翩翩起舞,创意无限的孔庙市集人潮涌动……行走在夫子庙景区,各类非遗随处可见:中国科举博物馆北馆龙门广场上,小朋友们拿起五彩斑斓的画笔,通过集体绘制长卷的形式,展现科举文化中的“勤学”“奋斗”精神与劳动之美;定点呈现的沉浸式演出,用诗歌演绎的方式呈现士子之行,让现场观众大呼惊喜。

“五一”假期,新街口苏宁易购Max超级体验店门前广场上,一字排开的“苏宁好物”市集,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众多市民。“在‘中华第一商圈’体验非遗,有趣又好玩!”从栖霞赶来新街口打卡消费的丁扬一家玩得不亦乐乎。“互动性高”“有趣、好玩”,是越来越多游客对沉浸式体验非遗的评价。在钱家渡明代水乡婚礼表演现场,游客可以上游船,跟随接亲队伍参与接亲环节,还有拜堂、接福等互动可以体验。江宁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宜娟介绍,新人的信物为双喜绳结、伴娘箩筐为苎麻编织而成、新娘婚扇为珠绣工艺,一系列非遗巧妙地融合婚礼现场,以游客的沉浸式体验为出发点,以创意方式更好地展示非遗代表性项目,变“植入式”表演为“沉浸式”“强互动”体验,可以让独特体验更加深入人心。

双向奔赴,文商旅深融互促

在景区、商圈等公共场所,非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出现的场合也越来越丰富。今年以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创新推出“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系列活动,开展相关延伸活动和常态化非遗“六进”活动,推进非遗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进新型文化空间、进商圈,让市民游客在“家门口”就能遇见非遗之美,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截至4月21日,全省各地组织开展常态化非遗“六进”活动40余场,近500万人次参与,实现销售总额4000万元。在我市江宁区,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对历史文脉进行挖掘和展示,重新定位区域文化IP,将非遗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场景,开展非遗“六进”活动。金陵水乡·钱家渡根据水乡特色打造全新的明代水上婚礼和非遗民宿;杨柳村九十九间半、佘村九十九间半等明清古建筑群,引入苎麻编织、剪纸等非遗,开展“非遗课堂”等活动;百家湖1912开展互动性强的非遗集市、展演等。

在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张娜看来,景区、商圈等地具有人流量大、消费性强的特点,非遗进入公共场所,能被更多人看到、体验,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以及丰富游客体验好处多多。南京推动非遗进景区、进商圈,将展示、保护与传承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文商旅深融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