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今年以来,南京结合农业生产发展实际情况,统筹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着力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全市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蔬果稳定增长。
春耕备耕“向新向绿”
眼下,高淳区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2000多亩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合作社正在进行新一轮无人机精准施药,为这场关乎产量的生长冲刺保驾护航。
“灌浆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小麦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以支持籽粒的充实和发育。”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000多亩小麦,目前正通过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抗旱抗逆性药剂等,提高小麦灌浆质量,增加小麦产量。
“现在种地请人工较难,幸好有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设备的帮助。”汪君伟表示,今年整个春耕备耕阶段,合作社施肥、喷药全部采用无人机作业,一天可作业四五百亩,如果田块连片,无人机效率甚至能实现一天千亩左右。据悉,淳南合作社现有农机装备40余台(套),农机手12人,植保服务日作业能力5000亩,除自家合作社之外,还服务周边农户3万多亩农田。
六合区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也在忙着灌浆期的田间管理,除了采用无人机施肥喷药外,今年合作社还采用了“稻麦生产智慧管理社会化云服务”技术,无人机可根据处方图数据,在不同区域播撒不同分量的肥料,让小麦追肥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更大程度节肥和提质增效。此技术是今年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推广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在南京市江宁、浦口、六合、高淳等地推广示范应用。该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用量15%以上。
“新农机+新技术”赋能春耕,让人眼前一亮,也为抢抓农时赢得关键时间。统计显示,目前南京稻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8%以上,全市主要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
“菜篮子”产品供应是民生大事,包括蔬菜、水果、肉蛋奶和水产品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江宁谷里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是南京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五一”假期,位于该示范园的南京古理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理生态农业)各类瓜果蔬菜迎来收获季,工人们忙着采摘各种新鲜果蔬,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古理生态农业现代化的设施大棚里,各色各样的小番茄粉嫩诱人,黄瓜、苋菜、空心菜、茄子、小西瓜等瓜果蔬菜也陆续采摘上市,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收、分拣、搬运,为这个“五一”节日市场添“彩”。
古理生态农业总经理高听友告诉记者,目前大棚里有五六十种瓜果蔬菜开始上市,每天供应量1万多斤。预计本月中旬,西瓜、甜瓜、哈密瓜等瓜果也将大量上市,届时每天供应量将翻番。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南京压紧压实“菜篮子”责任制,统筹抓好生产供应、市场流通、质量安全和调控保障等工作,“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一季度,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3.86万亩,总产量54.49万吨,与上年总体持平;水果产量2.12万吨,同比增长12.2%。此外,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22.75万头,同比增长3.9%;全市生猪出栏10.27万头,同比增长0.5%。
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火热推进
南京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陆续吹响“争春”提速“集结号”,一个个火热的项目建设场景,正全力构筑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强大支撑。
走进溧水区农村物流集中配送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人们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该项目占地约40亩,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计划建设分拨作业区、综合服务区和后勤生活区三个功能分区,包括3座操作楼、2座电商楼、1座生活楼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用。
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引导邮政快递、电商等企业入驻,具备邮政快递、供销、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多种功能,推动“交邮快供”融合发力,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位于江宁街道荷花社区的江宁区鸭制食品加工生产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限为2025年1月至12月,主要从事南京特产鸭制食品和休闲食品的加工生产,拟新建两个生产车间和一座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项目投资建设单位负责人介绍,项目预计明年初全面投产,可年产鸭制食品350吨,带动周边约50人稳定就业。
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是培育新增长点扩大优质增量的强引擎,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南京市已梳理206个计划开工建设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总投资291.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9.38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已开工项目158个(含续建),开工率达77%。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