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国档案报》 刊登连云港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许思文署名文章《档案助力民营企业激活动能,连云港做对了什么?》 一文,专题报道连云港市档案馆将档案服务升级作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
一起来看看吧~
报道全文
档案助力民营企业激活动能,连云港做对了什么?
我国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档案馆在省档案局、档案馆的有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强化非国有企业档案服务的有关要求,将档案服务升级作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构建全流程、多维度、精准化的民营企业档案服务体系,通过档案服务升级,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完善体制机制 构建规范化服务框架
市档案馆不断完善档案服务体制机制,构建规范化服务框架,将民营企业档案服务纳入区域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档案业务联系服务制度。 秉持“在中心中找使命、在大局中找位置、在发展中找价值”的工作理念,制定出台《民营企业档案业务联系服务制度》,明确服务目标、任务、方法、内容和要求,有效解决了长效机制缺失、沟通协调不畅、指导效率不高等问题,以规范化、专业化的档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是建立民营企业档案协作组制度。 根据全市石化、医药、新材料等不同企业特点,建立分行业、分领域民营企业档案协作组,以“统一指导、协作互助、资源共享”为原则,在档案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等层面实现统一。定期组织协作组培训学习、座谈交流、经验分享、观摩学习等,形成行之有效的“政策宣贯—问题反馈—解决方案—整体提高”闭环。
三是建立民营企业业务培训制度。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营档案工作重要部署,根据各企业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实际需要,每年围绕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行业规范,依托档案实训基地,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培训2—3次,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同时,结合全市档案专家、工匠型人才和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三支人才队伍”选拔,注重民营企业档案人才培育,将技术能力强、专业素养好、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及时吸纳进来,鼓励他们进一步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更加积极投身档案事业。
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分层推进能力建设
根据民营企业规模、行业特性及管理基础的差异,实施分层分类指导。
一是按照企业规模。 对规模以上企业,重点推动档案管理标准化与数字化转型。通过“一对一”现场指导,帮助企业完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全流程,并引入数字档案室建设标准,推动档案资源向战略资产转化。对中小微企业,聚焦基础能力提升,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重点明确“五必备”,即档案规范制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档案用房、基础设备和档案工作人员必备,以此降低企业建档门槛。落实民营企业档案业务联系服务制度,由馆领导班子牵头组建专班,以“月联系、季走访”模式,了解掌握企业档案工作开展情况,解决企业档案管理痛点、难点、堵点。
二是按照行业特性。 针对全市石化产业、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企业较多,着力构建“全周期管理+精准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指导石化企业建立“项目全周期档案树”,以企业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脉络,通过结构化、可视化的树状模型,系统整合各阶段产生的档案资源,实现“产生—管理—利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指导医药企业重点做好“研发—生产—流通”各阶段档案工作,加强核心临床试验数据安全保管,确保电子数据完整与安全。指导新材料企业重点做好“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档案,加强专利申报材料、技术转让协议等的收集归档和安全保管。指导新能源企业构建“风光储氢”细分领域档案矩阵,加强对光伏组件衰减数据、储能系统能效数据等的管理,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基于“全周期管理+精准化服务”模式,石化基地项目审批档案调取效率提升20%,医药企业研发周期缩短25%,新材料专利转化率提高18%。
三是按照管理基础。 根据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提供“靶向施策、精准滴灌”的差异化指导服务。开展“阶梯式”指导,既开设档案基础类和实操类小规模培训,也针对档案信息化及开发编研等,组织进阶研讨。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专题指导培训,全程服务对接,保证项目档案应收尽收、齐全完整,为顺利通过验收打牢基础。同时,配套建立“档案服务专员”制度,为每家重点民营企业配备专属档案顾问,实现从“普惠服务”到“贴身智囊”的转型升级。
典型示范与经验推广相融合,以点带面促提升
通过典型示范与经验推广,以点带面,全方位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一是做好典型发掘。 一方面,全方位了解不同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档案管理模式、设施配备、人员专业素养等。另一方面,利用民营企业协助组平台,鼓励企业分享自身档案工作亮点,通过交流,筛选出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企业作为候选。同时,关注行业动态,对在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进行重点考察,确保挖掘的典型企业具有真正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做好经验总结。 深入剖析典型企业的档案工作实践,详细梳理其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的流程,总结创新举措,提炼可复制的“档案管理最佳实践”。如,档案数字化转型中成效显著的康缘药业通过“管控一体化”信息化改造,建设了药品生产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生产数据自动归档、智能校验与动态追溯,以档案完整促管理合规。
三是做好示范推广。 组织跨行业、跨区域观摩学习活动,使其他企业在实地实习中加深认识。邀请典型企业的档案工作负责人分享经验,答疑解惑。利用网站、公众号等发布典型案例、经验文章和宣传视频,将成功经验传递给更多企业,放大典型企业档案工作示范效应,促进整体提升。近年来,培树了石化行业的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医药行业的康缘药业、新材料行业的中复神鹰及新能源行业的日出东方等行业典型,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全市重点民营企业规范化档案室建设率由2021年的36%提升至82%,档案数字化率由2021年的27%提升至85%。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