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
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以来,乡镇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走进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龙坝镇,这个有着“一镇连三州(市)”、哈尼族占比达96.2%的“黑树林地区”州际接边乡镇,一直以来,都是产业凋零、民族问题多发的“热点”地区,如今却呈现出产业兴旺、村民富足、乡风淳朴的面貌。
龙坝做了什么?让一个产业凋零的“热点”地区焕发出如此勃勃生机。
从产业凋零到“百业”兴旺,龙坝镇因“一村一品”而兴,近年来,龙坝镇党委政府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茶叶、养殖和民族节日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全新”的龙坝产业,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我们借助这种机遇,从‘一村一品’的角度出发,探索出‘一烟’‘一蔬’‘两谷’‘两旅’‘两养殖’(烤烟、蔬菜(辣椒)、紫米、水稻、哈尼族十月年、竜巴有机茶园、瑶鸡、肉牛)的发展模式,逐步让龙坝传统农业可以向现代农业转变。”龙坝镇党委书记白成忠介绍到。
政策确定思路宽。三年多来,龙坝镇产业发展有了明显提升——
“金叶子”鼓起群众“钱袋子”。作为墨江县最先发展烤烟的乡镇之一,目前,全镇已形成所有村集体都种烟的发展格局,2024年户均年收入6.5万元以上,烟叶产业已经成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粒紫米,带动一方人。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指导,种子统一发放,统一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一百多户农民种植3000多亩紫米,预估产值在900万以上;
一片茶叶,走出农旅融合新模式。以“绿色生态+品牌运营”为突破口,打造以“政府+企业+农户”的帮扶共富模式,持续“探索生态保护与茶产业增产增效相统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文旅打卡地竜巴村万亩有机茶园;
……
在明确的政策下强化执行意识,在强化执行中创新突破,这正是龙坝产业迭代升级取得的新成效。
“我们现在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只有坚决地往前冲、往上冲,才能有效推动产业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白成忠表示。
龙坝的未来是什么样,取决于现在怎么继续前进。
刚到龙坝镇工作,白成忠用78天时间走遍辖区134个村民小组在与群众拉家常、听民意过程中,白成忠认识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是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人才支撑发展。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龙坝镇党委政府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队伍结构、吸引大学生返乡等,建设了一支专业精通、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一村一品’战略,激发乡村经济内生动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人才、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投入和优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白成忠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