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岁时记|大暑·暑气如沸 万物有声

普隆新闻网

2025-07-22 来源:环球网

大暑像一场火焰的盛宴,蒸腾着人间万物。

太阳倾泻下热浪,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气息,万物在灼烧里伸展筋骨,大地在炽热中蓬勃呼吸。

“暑”字本即灼热之意,而大暑,则更是一年中最盛之热。此时三伏居中,万物蒸煮于日精月华,而节气也于此际昭示着自身运转的奥妙。

古人观察细致入微,将其间物候微妙变化归为三候,令人叹服。

初候“腐草为萤”。夜风燥热,野外草丛间忽然游荡出青白色的光点,星星点点,忽明忽暗。古人说这是陈腐草木化为的精灵,实则萤火虫于此时现身。这些带着微光的小生命在暗夜静谧的田野间轻轻飞舞,成为夏夜独有的一抹生机。

再候“土润溽暑”。土地被日光晒得滚烫,地底深处蒸腾起湿气,土地变得湿软闷热。湿热之气弥漫升腾,缠裹着人身,黏腻难耐。天地间如同巨大的蒸笼,万物皆在其中经受着闷热的煎熬。

三候“大雨时行”。酷热终于积蓄至顶点,遂有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天际黑云翻涌、狂风骤起,继而银亮雨柱自九天垂落,瞬间冲刷了蒸腾的暑气,清凉倏忽降临。这般畅快淋漓的雨水,既是大暑节气的显著标记,亦是大自然宣泄与更新的方式。

大暑时节,亦正是农人最忙碌之际。酷热之下,作物生长迅速,尤需水分滋养。田间水车转动之声不绝于耳,河溪边水车吱呀作响,水斗缓缓提起河水,再倒入沟渠,农人赤臂坦胸,汗珠滚落于干裂的田地之上。这车水的辛劳,是烈日下对禾苗的守护。

更有农人于田间虔诚祭拜,祈望雨水降临。大暑里每一滴汗水皆渗入土壤,饱含农人对艰辛的耕耘与收获的期盼,汗水浇灌大地,大地自当报以丰饶。

面对灼热,人的舌尖与身心自有应对的智慧。

南方暑气酷烈,常有凉茶摊子立于街角巷口。大铜壶中,甘草、夏枯草、金银花等草药在沸水中翻腾,熬煮成一味消暑伏茶。行人驻足,一碗深褐色的茶汤入喉,起初微苦,继而回甘,丝丝清凉便从喉间蔓延开来,缓缓抚平体内的燥热。

北方则另具情味,人们深信“以热制热”的养生之道。老姜捣碎,覆一层厚厚的红糖,置于陶瓮中蒙上纱布,于三伏骄阳下曝晒。姜的辛辣与糖的醇厚在高温中彼此交融渗透,凝成“伏姜”。当人因贪凉而腹中冷痛不适时,取一小勺伏姜冲饮,那股滚烫热辣直抵肺腑,逼出体内潜藏的寒气。

岭南之地,人们则偏爱另一种暑天恩物——荔枝。剥开鲜红粗糙的外壳,莹白剔透的果肉饱含琼浆,入口香甜四溢,清冽汁水瞬间消解了口舌间的焦渴。

大暑节气,暑气虽如沸水般灼人,却也提醒我们,酷热尽头,自有金风玉露在孕育,万物积蓄力量,静候盛大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