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宁德,虽是初春,霞浦玉潭樱花谷的千亩樱林已染上粉霞,游客穿行于“樱花隧道”下,镜头定格着花瓣随风飘落的瞬间。而在云南思茅的普洱大道,市民可以漫步于樱花夹道的街头,感叹“一街一景观”的绿美城市图景。
樱花是著名的木本观赏花卉,属于蔷薇科李亚科樱属,共有120余种,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据化石考证而知,野生的樱属植物在数百万年前诞生于喜马拉雅山脉,其起源演化中心在现今我国的西南部到喜马拉雅山一带。
广大的西南高山地区是我国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蕴藏着近30种野生樱花类群,其中很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仅在云南昆明地区,野生及引种栽培的樱花就涵盖14个种及变种、6个品种,包括冬樱花、云南樱桃、红花高盆樱等特色品种,其中新发现的“多花华中樱桃”因花序密集、花色渐变而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本土的樱花有钟花樱、垂枝樱、冬海棠、山樱、重瓣白樱花等多种观赏樱。其中,钟花樱有“早樱花之母”之称,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花瓣色有淡红、深红,其变种有深红的“中国红”、桃红的“牡丹樱”、紫荆樱。
在我国古代,“樱花”和“樱桃”是不分的。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樱属植物已栽培在宫廷中,距今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而在唐朝时,樱花已普遍栽培在私家的花园中。经相关研究考证,一般称为樱桃者是指得是如今的毛樱桃,而观赏樱花类明确所指的有山樱、垂枝早樱、钟花樱、高盆樱以及其变种红花高盆樱品种有重瓣的白色樱花等。
唐宋时期,吟诵樱花的诗歌多达700多首。唐代白居易有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以及“小院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元代张茂卿的“樱花胜于声色”更是收录于明人编撰的《花史》中,广为流传。
如今,樱花催生“樱花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粉色引擎”。在福建霞浦,玉潭樱花谷通过“四季文旅”转型,打造全国赏樱时间最长的景区,融合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与文创开发,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樱花好看,也“好吃”,樱花正在从可赏、可用到可食的全产业链上绽放。重瓣樱花被称为“八重樱”,其中的关山樱、大岛樱、吉野樱等品种的花瓣可食用,以关山樱口感最佳。当花朵开一半时采摘,香味相对较浓,做出的食品色香味俱全,常用于制作樱花点心、樱花茶、樱花素面、樱花酒、樱花寿司、樱花果冻和樱花冰激凌等。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与挪瓦咖啡合作推出樱花乌龙拿铁,全国销量超20万杯,樱花干花、纯露作为原料供应食品企业,年产能增长20%。樱花节期间,章水镇推出樱花集市,樱花冰淇淋、樱花香薰等产品附加值达普通农特产的10倍,单季综合收益突破700万元。(扬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