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屿牧歌
2025-07-06 00:05:29
1. 我国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特定区域。第一个区域是青藏高原与其周边次级高原和盆地相接壤的地带;第二个区域则是这些高原、盆地与东部低山丘陵或平原相过渡的地带。
2. 在这两个区域中,泥石流尤其多见于那些大断裂和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些地带不仅是我国泥石流密度最高、活动最为频繁、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而且也是泥石流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3. 在各个大型构造带内,那些频繁发生的高强度泥石流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地质区域,如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以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区。
4. 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出现在气候干湿季节变化明显、气候温暖湿润、局部地区暴雨强烈、冰雪融化迅速的区域,例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而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环境以及水文气象条件。例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由于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容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来源;沟谷的长度、汇水面积、纵向坡度等条件为泥石流的形成和流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文气象因素则直接提供了泥石流的水动力。通常,大强度、短时间内的暴雨容易引发泥石流,其强度与暴雨的强度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