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战袍呢-

我就很费解这个问题啊,战袍明显也不具有防身作用,如果说是用颜色表示自己是哪一方好像也很牵强啊,难道唯一的原因是看起来更酷吗? 大神们帮帮忙

5个回答

摇划花蜜的午后 2025-06-27 02:19:46

古代打仗要穿战袍原因

古人的军戎服饰,承载了对冷兵器的防御功能,并不断演化。是用来防身的衣服,具有很强的功能性。除了防御功能,另一方面也是用来区分战争双方,以免杀错人。

古代打仗要穿战袍的历史演变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 年)春秋战国除大量使用皮甲胄外,也使用青铜铠甲。战国后期,出现了铁制铠甲。

秦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秦代的戎服,上自将军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裤,士卒腿上裹有行缠,足穿靴或履。兵的首饰有四类。一类为帻,有两种,一种为骑兵,一种为军吏的。第二类是冠,为骑兵所戴。第三类为帽。第四类是发髻。

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汉代的戎服在整体上有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又称沙毂禅衣(即有绉纹的单衣)。汉代军人的冠饰基本上是平巾帻外罩武冠。

西汉骑士手持铁铩复原图。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

魏晋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420年)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战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领,但也有盘圆领。裤则为大口裤。东晋与西晋相比较裤脚更大,很像今天的女裙裤。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的戎服很具特色,不仅样式多,融合了多民族的服饰,而且因武官制度进一步完善,官兵在服饰上有了更明显的区别。

隋代(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宋代(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宋代军队的普通士兵作战时只有衣甲,头上戴的是皮莅子。

辽(公元907年至1125年)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

金(公元1115年至1234年)金代早期的铠甲只有半身,下面是护膝;中期前后,铠甲很快完备起来,铠甲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

西夏(公元1032年至1227年)西夏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

元代(公元1279年至1368年)蒙古主力军全部是骑兵,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而且还配有火器,尤为突出的是甲胄。甲身全部用网甲制成,外表用铜铁丝缀满甲片,内层用牛皮为衬,制作十分精巧。元代的戎服在建国之初无论将帅士兵,只有本民族的服饰——质孙服。蒙古式戎服的冠是帽和笠。

明代(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明代的甲胄绝大多数是用钢铁制造的,技术十分先进,种类繁多。明代的武官制度是历史上最完备的,而军戎服饰的等级差别也最明显。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

清代(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火器的日益发达使铠甲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清代的铠甲在前期还用于作战,中期以后纯粹成了摆设,只有在阅兵典礼上有时还使用,作战时只穿戎服或绵甲,根本不穿铠甲。

十七岁的雨季 2025-05-31 01:33:32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战袍?古代战争中有没有(斗篷式)战袍,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两点,第一个古代的战袍是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战袍(斗篷式战袍)。第二点,战争中穿战袍(斗篷式)的意义。
《诗经》中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通过这个可以看出,古代是有战袍的,但是这个战袍,并不是我们在影视作品或小人书作品中看到的斗篷这样的衣服。而应该是战服或军装之类的装备。这点可参考秦兵马俑的造型样式。所以这样的战袍与我们今天理解斗篷式战袍的概念相差甚远,这样的战袍在古代战争中是有着非凡的意义的,比如防护,比如保暖,比如统一装备识别等等。
斗篷式战袍是否出现在古代军队中,这些战袍有什么意义。目前通过一些早期的图书,如清版的三国等书,插画人物是有穿斗篷式战袍的。但是我认为这些战袍是有夸张的成份在里面,这些插画受戏剧的影响。这个主要是做为将军将领的一种标志存在的,同时在真正的两军对战中,应该是不会穿这样的不实用的衣服的。特别是在古典小说中,那种大将单挑的回合制战法的模式中,是不可能穿斗篷式战袍上场的。那么古代军队中的战袍所起到的作用,无外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一种权利的代表。这种袍(斗篷)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可以穿的,只有官员与统领才穿。就像,我们现在的将军有军大衣,大部分的士兵没有。同时,也只有骑在马上的骑兵或在大型的军事活动中才穿。很大的可能是一种代表,真正上战场怕是不穿的。如果一个士兵穿上了这么件东西,跑起来呼呼啦啦的,行动不便,万一让别人抓住袍尾,就能把他从马上拉下来。
第二点,应该是分季节的产物,斗篷这个服饰应该是冬天或尘土很大的环境下穿的。起到保暖或防尘的作用。
第三个,有人认为骑在马上,穿了斗篷这种袍子,可以档箭,可让箭射不准。也许有点道理,但是反之好像也增大了目标,如果百箭齐发或用强弩射,是不是就没有这个作用了。所以,这个可能性非常小。
到这里,你把战袍理解为现在部队的军大衣就行了。这个是平时穿的或者是在仪式阅兵的时候才穿的,直正上战场是不会穿的。
深秋的黎明 2025-05-09 07:55:27
战袍都是按照怎么方便打仗怎么来设计的,所以适合打仗时候穿。战袍也是区分敌我的标志,战场上人千千万万,就算同属一个军队的也不见得能够全部记住,要是遇上自己刚好是脸盲那就崩溃了,杀错人了都……
咸鱼少女 2025-04-07 18:47:15
古代的战争一般情况下都是人数众多的,每个军队都有自己的战袍,其一是为了认清各自的阵营,避免出现混乱,其次同一阵营的人数也是非常庞大的,作为将领就需要一个独特的战袍来让手下的人都能看到他听从他的指挥,做到指挥的作用。
温柔懒懒的海风 2025-01-27 06:30:40
用颜色表示自己是哪一方很牵强么?那你想怎样分清敌我?难道一刀砍下去之前先问下对方是哪只部队的?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