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夏末的温存
2025-07-22 06:48:47
人才和技术的优劣是影响我军未来军事高技术建设的关键。
中国军队由于从农耕社会起步组建,一直沿用甚至鼓励低文化素质水平的人员参军,这在英勇无畏和人海战术上有绝对优势,因为越穷的人,打仗越不怕死。活着也是受苦,不如用生命赌博拼一条生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使用了人海战术,非常凑效,锦州、济南、渡江战役都是因此取胜,形成了人海战术和以“不惜一切代价”为主导战略战术的军事思维,并延续到中越战争中。但这套军事思想在平原和天然屏障不太复杂的情况下有效,在海、空战中无法奏效。台海攻击,用渡江战役“万船竞发”的方式去打台湾,结果惨败。若在藏南地区的高原气候和高山地貌作战,中国大部分陆军都是在低海拔条件下生活的战士,用这样的人海战术也肯定不行。因此,能够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导弹等技术,则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手段。这种“飞行战争”将绕过天然屏障的制约,以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的战术将大行其道。但导弹飞行、战机飞行、舰艇电磁炮的飞行轨道等必须使用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实现精确制导,精确打击的目的。没有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则无法实现“飞行战争”。
信息技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智慧型技术,需要充足的知识底蕴和逻辑思维。是靠脑力来完成的“类大脑”项目。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战士恐怕无法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如此复杂的操作。人才问题又摆在了信息技术的使用平台上。我军必须重视高科技操控人员的培养,制约“托后门,找关系”把低学历水平到部队混军装、混工作、混饭吃的人屏蔽在外。同时大幅度提高现有指挥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使过去传统的“背包如何打、内务如何整、队列如何抓”的指挥课程做一些调整。把“内耗知识”(省略该“知识”的内容,不说也知道)完全屏蔽掉。全力以赴抓部队的知识化结构的调整,是指挥人员能够准确地响应未来战争中指挥岗位的挑战。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这句话一直被许多人作为反驳“唯武器论”的法宝,不错,但现在应该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有知识的人,不是物”。重视人才而不是嫉妒、打击人才,是军队未来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