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春节小记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节日,让我有机会从北京回到了久违的老家。在这个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地方,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南方的天气,即便是春节时节,也依旧湿冷。这几天又恰逢连绵细雨,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我仿佛能感觉到每一丝阴冷的空气都在试图穿透我的防御。身体的每个毛孔,似乎都成了抵御寒冷的“漏洞”,只有通过肌肉的紧绷,才能勉强挡住这份侵袭。这样的天气,让人不禁怀念起北方干冷的清爽。
回到老家,我特意去小时候上学和住过的地方转了转。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不知是因为在北京习惯了城市的“大”,还是因为记忆中的自己太过“小”,那些曾经的学校、街道和建筑,如今看来都显得格外“紧凑”和“迷你”。就像歌曲《心酸》里唱的那样:“走不完的长巷,原来也就那么长,跑不完的操场,原来小成这样...”或许,是时间的滤镜让一切变得不同,那些曾经的“大”与“小”,如今都化作了心中的一份温暖与感慨。
与儿时的伙伴相聚,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感慨万千。酒过三巡,某些瞬间,我甚至会有种错觉:“对面这个人,我真的认识吗?”岁月如梭,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有一个外来的“人”偷偷住进了他的“身体”,从此用他的名字和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而周围的人却并未察觉。大家说着生活中的琐事,谈论着彼此认识的人,有人发财了、有人离婚了、有人进了监狱、有人结束了生命……世事无常,每一个发生的当下,都是亲历之人的全部“真实”。而这些故事,无论是否真实发生过,都已被某个人“真实”地体验过,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生命是一场电影,那对于“导演”来说,安排和演绎每个人要经历的情节,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为了偷懒,导演是否只会写几个“故事”,然后让不同的人去各自体验呢?这样,便有了许多相似的“幸福的故事”,而“各有各的不幸”,或许只是文学修辞的一种说法吧。但无论如何,这些故事都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回到老家,我还发现,认识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老”了。时间是公平的,它从不偏袒任何人。每个人的老法都不同,有人皱纹多了、有人头发掉了、有人体态变了、有人精神差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逃避时间的流逝。时间就像是一种大家都泡在里面的“液体”,每个人都“均匀”地和它接触着。即使有人想逃开它的控制,也只是暂时的。等划起的“浪”又回来的时候,你还是会跟着这个世界一起同步地“老去”。
“原生家庭”大概是每个“回家”的人体会最复杂的“场域”。即使你以为自己在外面已经见识过大风大浪,已经变得成熟了,但妈妈的一句话,依然能让你瞬间回到过去的“歇斯底里”。这就像设置在你心里的“程序”,只要一触发,情绪和反应就自动运行,根本由不得你。但人并非完全被“程序”控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破译和改写这些“程序”,包括“原生家庭”这个“初始化”程序。虽然这需要费点力气,但并非不可能。
最后,我独自站在老家的河边,望着那静静流淌的河水。老家的河和山一点都没变,它们就在这辽阔的天地间静静待着。雨从天上落下来,落在山路上、落在树叶上、落在河面上,它们从不抗拒也不迎合,就这么静静地随着雨水冲刷又流走远去。我站在河边想,也许在来时的路上,正是认出了它们,我才决定从这里出生吧……这份对家乡的眷恋与深情,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