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清明节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节习俗
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三、蹴鞠
蹴鞠的历史也是沿远流长,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直到明清之后才逐渐衰落。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的,可能与古代战争活动的遗风有关。具体玩儿法是用皮革容纳毛发或者填充谷草等物缝制而成。据说在唐朝的时候,还出现了充气的球,并且当时已经出现了“植两修竹,络网于上”的球门儿。无论从蹴鞠的制作方式,还是踢球的形式上看,都和今天的足球有一定的相似性!
蹴鞠据说在汉代已经十分流行,到了唐代以后,清明节是一个综合性的民俗大节,官方设有多项群体娱乐活动,蹴鞠就被纳入其中。不过到了明朝和清朝的时候,这种群体活动的机会就非常少了,蹴鞠就不那么兴盛了。
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五、斗鸡
中国斗鸡的习俗源于春秋,《左氏春秋》中记载:季平子与郈昭伯两位贵族斗鸡。季平子把芥末涂在鸡翅上,而郈昭伯把金属钩缚在鸡爪上。
清明斗鸡的习惯跟唐朝时清明节的确立,在唐朝以前,本来没有清明节的提法。古时有与巫祭、郊游相关的上祀节,也有与追思、感恩相关的寒食节,这二者与清明原来各不相干,但是在唐太宗时期,三者被合并起来,成为了一个大型的综合性节日,即清明节。
清明节包涵的元素十分丰富,最后成了普天同庆的一个大节日。在节日到来的时候,不光民间要庆祝,官方也会组织娱乐活动。于是就把许多民间盛行的活动,比如荡秋千、蹴鞠、射柳和斗鸡,一股脑儿全部移植到节日里来了。让大家在祭祀祖先“慎终追远”之余,也得以尽情的狂欢。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为清明的前一天),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民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是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传统伦理最好的表现载体,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清明作为一个家庭祭祀和扫墓的重要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的节日,是中国人孝道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