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什么节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3个回答

情醉偏执怪人 2025-08-18 09:25:04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所以重阳节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人。在古时候,重阳节祭祀礼俗很盛行,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在民间在该日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风俗。
从现代意义上看,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更多的是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成为中国的“老人节”。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相爱不如怀念 2025-07-14 02:00:12
根据民间传说,重阳节是为了纪念“环京”这个人,因为他曾经“用剑杀死了一个瘟疫恶魔”,造福了人民,所以人们一直记得他。
一、传说中的桓景临时瘟疫魔法
相传古时候汝南有一个瘟神。只要一出现,家家户户的人都会生病,百姓都会被折磨。汝南有个年轻人叫桓景。他的父母被瘟疫夺去了生命,他也差点病死。
病愈后,桓景决定外出访仙学艺,为民驱魔。于是,他告别了心爱的妻子,四处拜访老师,想办法。他遍访天下名山,终于发现东方有一座古山,山上有一位厉害的神仙。幻境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那座山和那位神通广大的神仙。
仙女被他的精神感动,留下了他,教他如何降魔,并给了他一把降魔的剑。桓景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武功。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身边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疫魔又要出来作恶了。你学了本事,就该回去为人民除害。”仙女给了环京一袋山茱萸叶子和一杯菊花酒,并偷偷给他一个辟邪的方法,让环京骑着鹤匆匆回家。
桓景回到了家乡。按照仙人的话,他把村民带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给了每个人一片山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
中午,瘟疫恶魔出现了。桓叫大家拿着山茱萸的叶子和菊花酒,不要到处走。文然在山脚下狂奔。突然,他闻到了山茱萸和菊花的香味,脸色顿时变了。夏冉停下来。桓景持斩妖剑追下山,刺死瘟疫妖,刺死。
为了纪念桓景,此后每年九月初九,人们都会登高远眺,插山茱萸,饮菊花酒。据传这样可以避祸。后来,这些习俗一直流传下来。
二、重阳节的起源和演变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这个名称的由来,被认为与《易经》有关,不无道理。
易经把“六”定义为负数,把“九”定义为正数。九月九日,太阳和月亮合二为一,所以叫重阳节,也叫重阳节。古人认为初九是吉日,很早就设宴庆祝是一种习俗。另外,九是十个数字中最大的数字,“九九”与“九九”谐音。所以九九重阳有长寿、健康、长寿的寓意。
据说重阳节起源于汉朝的宫廷。据说在汉初的皇宫里,每年的九月九日,为了长寿,都会在高台上举行盛宴。三国时文帝曹丕写的《九天·钟繇》中,明确写着重阳节上酒席:“年至月,再来九月初九。是九个太阳的数目,太阳和月亮要合在一起。通俗而有名,适合长久。所以,要享受一顿酒席。”
魏晋前后,登高、饮酒、赏菊成为重阳节上流社会的固定活动。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除了爬山、喝酒、赏菊,还增加了插山茱萸的活动。王维有句诗“知一兄登顶,山茱萸中少一人”。
到了宋代,庆祝重阳节的民俗更加繁荣。唐诗中有许多关于庆祝重阳和咏菊的优秀诗篇,其中许多反映了民间庆祝重阳的活动。
明清时期,九月重阳节,故宫要一起吃花糕,喝菊花酒,以示庆祝。连皇帝都亲自登临万寿山庆秋,各地的庆祝活动越来越隆重。
今天,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意义。1989年,中国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无名指的等待 2025-06-26 10:08:50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