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除夕节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
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相传远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给人来造成很大的灾难。夕在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人们到时都熄灭灯火,整夜不眠,躲避灾害。
后来人们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生的响声可以把夕赶跑。每到年末,觉着夕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祈求来年好运。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而过年大放鞭炮习俗,也流传到今天。
除夕的禁忌
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务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忌说不吉利的字眼。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