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老年人口迎来总量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结构转变,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新数据是2021年的老年人数相对于2020年上升了5.44%。而相对的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人口总数下降6.79%。
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老龄化。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离不开一个重要背景,即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总抚养比持续下降。总抚养比指的是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和少儿(0—14岁)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换句话就是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支撑多少需要照顾的老人和需要抚养的孩子。
刚进入老龄化的前期,总体来看,少儿的抚养比有所下降,但老年人的比例已经开始上升。从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1960年开始到2049年,总人口大约在2029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
但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早在2012年就已经达到了顶峰,目前已经连续下降好几年。因此,抚养比已经开始上升,即每个劳动人口所需要抚养的人数正在上升。
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下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人口生育水平不断下降。人口出生率由1978年的18.3‰下降到2010年的11.90‰。2011年后出生率才开始回升;2016年,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全年人口出生率均较2015年有所增长;然而,自2018年起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下滑,2019年全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老龄化进程加快
医疗水平的上升带来人均寿命的延长,加上出生率的下降,使得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快速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2.6%,按照联合国的标准(7%),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同时,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测算,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22.3%和27.9%。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更多,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
劳动力养老负担持续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将直接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上升至17.8%,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预测,随着195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陆续超出劳动年龄,劳动年龄人口将会加速减少。老年抚养比在2060年之前一直保持上升状态,并在2028年左右超过少儿抚养比,成为决定总抚养比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
养老基金制度为社会养老提供保障
为了解决老龄人的抚养问题,我国成立了养老基金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共同负担,由社会保险事业中心筹集并管理,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2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4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6032万人。
2019年,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107亿元,基金支出3114亿元。2019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8249亿元。2020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2382.7亿元,支出为1602.7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