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韵紫秋
2025-07-15 03:46:49
实际上,“唐装”主要是清末的中式着装。关于“唐装”这个名称的由来,它带有一些“出口转内销”的意味。由于外国人将“华人街”称为“唐人街”,因此他们将中式服装称为“唐装”。这个称谓实际上源于海外。在唐代,中国的声誉远播海外,因此海外各国开始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中提到:“唐人”是指中国人的称呼,这个称谓在各个海外国家都存在。在美国、东南亚以及欧洲的华人居住区,华人聚居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为唐人,这正是因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朝代。因此,将住在“唐人街”的华人穿的中式服装称为“唐装”是顺理成章的,并且这个称呼在海外已经成为公认的中国人服装的代名词。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背景下,粤、港、澳一带的同胞开始用“唐装”和“西装”来区分中西服装。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掀起了一股祥和喜庆的“唐装”热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
“唐装”的源起时间离我们相对较近,因此比较容易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例如,穿着唐装上衣,还可以搭配西裤、皮鞋,外面能穿风衣,里面衬高领衫等。这种特质是唐装重新流行的文化层面以外的实用因素,但这个因素在流行中同样不可或缺。因此,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或者离我们更近的明代袍服,才不太可能重新流行。它们的回归可能通过另一种形式,就是元素。
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说,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当初他们设计好服装后,大家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最后决定将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那么“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另外,国外的一些华人也有称中式服装为“唐装”的说法,因此唐装的取名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味道。
在如今唐装随处可见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服装才能称得上是唐装呢?实际上,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此外,从面料来说,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今天的唐装并不是指唐代的服装。“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饰。“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幞头”盛行的时代,“幞头”的样式也富于变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开元年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幞头”的形制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化。唐代男子的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传统的冠冕衣裳,只是在举行隆重场合,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使用,其他时间则以“幞头袍衫”为主。袍服的用途非常广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礼见宴会均可穿着,甚至将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对域外的民族来说,则不太适宜。因北地寒冷,不便采用大袖,而采取紧裹双臂的窄袖。随着南北风俗习惯的相互渗透,这种紧身、窄袖的袍服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女服变化万千,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窄袖衫襦、长裙;2、胡服;3、女着男装。这三种不同特点的服装,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现在的唐装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品。它既吸取了传统服装富有文化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又吸取了西式服装立体剪裁的优势,使古老的唐装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
现在穿着的唐装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现在的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等于服装没有肩部,也不能用垫肩,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还有像旗袍,传统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
如今,唐装的面料已不再局限于织锦缎面料,真皮唐装已面市并开始在白领阶层慢慢流行开来。真皮与唐装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唐装原有的雍容华贵、富态休闲的韵味,同时皮质面料和制作工艺使唐装显得挺括。中式的唐装被赋予了一些西式特征,使唐装得以走出礼仪服装、节日服装的小空间,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宽了唐装的穿着场合。一些事业有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港澳台人士、归国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这类唐装的主要消费者。
如今,“唐装”已成为中外人士不得不提的关键词。正如面对“可口可乐”兵临城下,“娃哈哈”打出“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大旗,激发起国人蓄积已久的民族情感,自从2001年APEC领导人身穿“唐装”亮相后,国人就掀起了“穿中国人自己的服装”的万丈豪情。岂止中国人自己穿,它还成为大洋彼岸的西方人的时尚标签,据说上海长乐路的中装一条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美国人东摸摸、西看看,心情急迫地到处问“有和布什总统穿的那件一样的吗?”北京的一些“唐装”经营者更是自豪地称:“‘唐装’不仅是中华民族服饰,它还要乘APEC的东风带动世界潮流了。”
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的当前,“唐装”的兴盛似乎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