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我以前很相信胎教的,看到很多文章宣传胎教的好处,觉得神奇,自己怀孕的时候,立马实施!我所谓的胎教,不过是让老公对着肚子念散文,念童谣,对着肚子说说话而已。开始听听音乐,后来停了,因为备受孕期反应的我实在受不了任何声音,没怀孕时我最喜欢的音乐,只要我人在家音响就开着的我,怀孕时突然特别喜欢安静,任何声音我都受不了。其实老公对着肚子念任何散文也好童谣也好我都没有觉得享受,心情也没特别愉悦。好像还学着胎教里的做法,数数,数几下敲几下,据说这样出来的孩子数学好……现在孩子五岁了,我来说说孩子的表现。她生长期所有的变化都是按表格来的,比如一般几个月开始长牙齿,她就几个月开始长,几个月开始会说话,走路,都非常正常,不早也不晚。她一会说话时口齿就特别清晰,会走路后也很稳健,跑跳都比同龄孩子早,2岁多点会说很多英文单词,会唱很多歌,儿歌基本上听一遍能哼出来,两遍会跟唱,词能准确的模仿出来。现在她5岁,认识很多字,可以自己看绘本,我们没有特意教过,她大概2岁多开始对图形感兴趣,看见家里包装袋上的字会主动问,告诉她一次后会记得,下次再看见这个字,哪怕和别的字组在一起,她仍然记得。字就是这样认识的越来越多。跑步特别快,动作协调性比较好,很灵活,中班开始老师说她画画特别好,经常表扬她,虽然好不好我真的没看出来,但是她的特点就是画得特别快,不需要考虑不会画废的感觉一气呵成。专注力够,在家画画能画一小时不动,自发的,没人让她画。
现在宝宝在肚子里六个月,看都了七田真其中一本书,书中更提倡准妈妈与胎儿之间的互动而非侧重于音乐胎教。书中试图灌输的理念是: 胎儿有感觉有记忆,适当的母子沟通交流可以让胎儿感知世界的美好和亲人的爱,从而培养胎儿平和纯净的基础内在。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也倾向于认同此观点,看了这本书影响我的是,经常温柔地对他说话,一些特别的时刻例如户外散步天气不错花草芬芳景色怡人的情景下,我会描述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心情给他听; 再比如对他有所期望和要求需要他配合帮助的时候,我也会认真地表达要求给他听,有次产检他不是很配合B超浪费医生很多时间,我就是这样做的,居然有效,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但他真的很快变乖了。当然很多不良情绪和负面影响,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孕期产生和接触,如果没法避免,比如某天跟老公闹别扭心情受伤这类感觉胎儿肯定也有所感受,我会在事后跟他认真道歉一番,并解释原因保证以后不会这样,要他不用担心害怕。所做这些究竟有没有用,我无法回答,但是我觉得作为准妈妈在此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与胎宝宝之间的紧密天然联系。还有件事,由于妊娠期牙齿容易出问题有天半边脸都肿了牙龈发炎很严重,牙医不敢给孕妇打针开药消炎,只能给我做局部冲洗上药处理,弄破牙龈发炎的地方很痛,奇怪的是每次疼痛感都伴随比平时强力一些的胎动,我不知道是这种母体的痛感传达给胎儿了还是怎么回事(当时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因为这种程度的疼痛有什么不良情绪产生,只是在想这点痛比起生小孩应该是不足挂齿吧),我只能抚摸肚子安抚他,弄完牙齿再告诉他刚刚怎么回事,妈妈现在已经好了没事了不要害怕。我也很少放胎教音乐,只是在户外散步的时候,我会心情很好地自己唱歌给宝宝听,不谦虚地说我唱歌很好听哒,我感觉他会喜欢,而且妈妈发出的声音应该比外界传来的声音安全的多吧。我主要是想他听习惯了出生后哄他睡觉唱歌会更有效一些。到底有用没,有待时间验证。
从心理角度出发,父母出自于善意而非焦虑(细究还是能分辨清楚的),那么对生活对不可控的事情做出适度的努力,这种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尽力而为之而不是轻易定义,这些对孩子都是有利,而且对孩子未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有利多余弊的。不会因为无知而无法行动,会去努力,去探索,去孕育某些效果不会因为过于焦虑而纠结,被羁绊…… 对未来怀有期望并且为之努力 (影响力法则,如果你信的话) 这些父母的心态行为会孩子都是有利的。即使有些东西或许不那么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尝试。比如我怀孕的时候想到了听,主要还是好吃好睡好玩,日子过好…… 孩子出来相对节奏感强点,另外的还是他自己随着长大主观发挥他自身的能动性。(好吧,我连续四年夏天陪他在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玩也算是早教干预,身体好。)胎教,本身是有靠谱性质的,这个问题和人生是否靠谱差不多,所以考虑自身的核心困惑到的是什么?让孩子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父母本身的人格和心态行为健康水平。但是我们要知道即使霍金或者很多人有不健康的部份存在,但是他们本身的人生是很有意义,并且不需要质疑这个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