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落实“说”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中,“说”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落实“说”,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一、优化课堂结构,增加学生“说”的机会
- 抢答与自由发言:在课堂的后半段,如课文小结、主旨概括、领悟心得等环节,安排自由发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抢答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其快速反应和表达能力。
- 教师提问与学生分享:导入新课后,涉及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字词朗读、字词释义等内容时,可由学生分享答案,教师适时补充。这种方式既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
二、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 小组讨论:在整体感知和思考探究活动中,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的理解、看法和疑问进行交流。可以小组成员派一人分享,也可以多人配合讲解,发挥小集体的作用。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刷题课小组讨论:在刷题课上,通过组内加分、组间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促使平时腼腆的学生也能在集体的作用下大胆发言,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 情景复现: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复现游戏,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买书片段、《卖油翁》中的“但微颔之”等情景,让学生亲自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 其他游戏:设计听写大赛、默写大赛、字词你演我猜、名著闯关游戏、古诗词接龙背诵游戏等,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奖励机制,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综合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拓展学生“说”的空间
- 综合活动课:如“天下国家”主题的综合活动课,通过爱国故事讲述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名言书写会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 课外活动:利用学校组织的“诗词大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
五、注重评价与反馈,激励学生“说”的积极性
- 师生、生生互评: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评价,说明评价的理由和依据,锻炼多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 关注个体差异:对于不敢“说”或“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基础环节开始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落实“说”的策略需要优化课堂结构、开展小组讨论、创设游戏情境、综合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及注重评价与反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