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如何又如何
2024-10-24 03:41:33
我国槟榔主产区在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湖南不种植槟榔,爱吃槟榔却是出了名的,确实还挺奇怪。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说法。在这里大致都描述一下。
一说湖南湘潭在明朝时已极为繁盛,湘江在这里转了个大弯,码头水深,北风吹不到,便于停船,是很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也是药材运输的集散地,有句俗话说“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因为运输的药材中有槟榔果,有人吃了觉得不错,槟榔就慢慢开始在湘潭流传开了。
《湘潭市志》也记载了一个说法,明末清初,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安徽客商黄希倩和程青与老僧一起收敛尸骨,含槟榔得以祛疫。 湘潭重新繁华之后,人们建希青亭以纪念他们,而湘潭也从此时有了嚼槟榔的习惯和历史。
另外还有一说,乾隆四十四年大疫,湘潭居民肚胀如鼓,知县白景乃广东人,通医理,知此物有下气之功效,与病人分食,果然痊愈。从此,不但曾经生病的人吃,一般人也引为习惯。 众说纷纭,但足以见得,湘潭吃槟榔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湖南人爱吃槟榔的习惯也是从湘潭逐渐流行开来的。
而当嚼食槟榔在当地形成习惯,就会产生相关的文化习俗,这些文化习俗也推动着槟榔在湖南的发展。许多地方花鼓戏和当地的民间故事中都有槟榔的身影,比如《潭州花枝词》中就有一句“风流妙剧话情杨,艳姿娇容雅擅长;一串珠喉歌宛转,有人台下掷槟榔。”在湖南湘潭的街头,还有这样一句俗语,“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圆台,避瘟开胃解油性。”在历史习俗和当地生活习惯的浸染下,吃槟榔也就成为了湖南人根深蒂固的一种群体习惯。